何必急着为电子竞技“正名”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6-06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据报道,2016年9月,中国电竞界迎来重大变革:教育部公布13个增补专业,其中包括“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”。这意味着电竞教育从社会培训层面正式纳入高校课程。而在湖南、内蒙古等几家高校试水之后,四川电影电视学院、四川传媒学院、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三所高校也相继宣布将开设电竞专业。6月2日,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与成都电子竞技协会签订了协议,开设“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”专业,并将于9月正式招生。

    近年来,关于电竞,屡屡传出利好的消息,改变着公众对电竞的传统认知,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,电竞不是一无是处,而是一个大有前途的“正经职业”,甚至可以通过打游戏赚钱养家。《广州日报》记者日前在就业市场调查也发现,众多高校学生、年轻人都将目光放到互联网编程、游戏开发,甚至电竞上。游戏、电竞成了毕业生就业的“香饽饽”。有的电视剧还描绘了一幅游戏创业的美好蓝图:通过打网游,成为校内风云人物,在游戏中遇到浪漫美好的爱情,更带领团队设计网游,获得投资者青睐。

    但是,事实果真如此吗?对电子竞技,固然不能再扣上玩物丧志、不务正业的帽子,应理性看待电竞这一事物,但也要警惕滑向玩电竞就能轻松赚大钱的认知极端。客观来看,仅靠游戏打得好、打得级别高,并不一定如电视剧里描绘的那样爱情事业双丰收。作为专业的电竞不是单纯的“打游戏”,而是一门严谨的学问。真正将电竞玩好、玩出名堂或玩出前途,需要具备游戏设计制作、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,以及较为突出的学习力、反应力和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,而这客观要求学生在高校和社会中不断学习和历练。

    如果只知贪图玩乐而不知吃苦学习,偏信某些不负责任的宣传,不做好相关知识和能力储备,就一头扎进电竞,结果可能适得其反。笔者以为,当下不必急着为电竞正名,媒体也不应刻意夸大玩电竞偶然成功的个案,也不能在没有全面调查研究的前提下过度宣传电竞玩家的励志故事。毕竟作为电竞的重要群体之一,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的特点,做事情往往不是基于足够理性的判断,玩电竞时容易控制不住自己,滑向沉迷的误区。

    对此,家庭和学校需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电竞,既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,一棒子打死,但也不必扩大电竞的种种益处,让孩子误以为玩游戏就能让自己活得很好。电竞作为一种娱乐活动,当然无可厚非,但能否当作终身职业,是不是将所有宝贵的青春时光耗费在上面,需要三思而后行。就像新闻中所提到的,当前国内电竞行业都是吃“青春饭”,游戏本身有生命周期,可能很快就会被另一款所取代。在此认识基础上,引导孩子有选择、有前提、有节制地玩电竞,亦有必要在孩子对电竞行业的未来摸不清、看不透的时候,把“丑话”说在前头,为其提个醒。

    如果孩子了解了关于电竞的优点和风险,依然坚持当初的选择,愿意深入学习电竞,此时再引导孩子选择“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”专业,从各方面完善自己,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,才是比较理性的做法。这是因为,娱乐和职业乃至事业之间隔着知识、能力及意志力等诸多东西,不能轻易画等号。当孩子还小的时候,教育者们让其对电竞有全面的认识,在玩电竞时保持一分保留和克制,才是对其成长真正负责任。

    (作者:张贵勇,系本报记者)